比赛结束后的那一刻,我简直以为自己瞎了眼。
季后赛G2的名单出炉,广东队的教练杜锋果然带给了我们一场大戏——不是黄明依,而是张文逸,居然替代了任骏飞的位置。
这个选择,让我有种“无语凝咽”的感觉——难道黄明依就真的不值一试吗?
看着黄明依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年轻球员,却在大名单里“继续失业”,我脑袋瓜子里立马翻滚起了疑问。
让我们先从数据说起,黄明依那身高2米07,不说比全场大多数球员都高,至少在广东队里已经绝对属于锋线的“巨无霸”级别了。
更别提他的运动能力,跳跃速度、爆发力,能和球场上的大多数球员拼个高低。
而且,他可以在防守端打多个位置,起码不比张文逸那1米92的“短板”要差。
再看看张皓嘉?
如果我没有记错,他在场上已经是个“出场时间大户”了。
3年场均超过21分钟,培养的效果呢?
说实话,张皓嘉的进步速度,比起大家都期待的“新星”,有点慢得令人焦虑。
再想一想,当时对阵山西队的比赛,广东队吃了大亏——是的,差在什么地方?
你答得对——差在运动天赋,差在锋线的高度。
山西队那股“猛劲”真是压得广东队喘不过气。
广东队的锋线打得有点“低调”,而山西队可是一群能跳能跑的“飞人”,像打篮球一样像在空中飞翔。
对比之下,广东的球员只能在地上摸爬滚打。
说到底,广东队不缺体型、运动能力和年轻球员,黄明依可不是个例外,他在这些方面明显比张皓嘉和张文逸有优势。
那么,问题来了,为什么杜锋偏偏“看不上”黄明依?
难道他就比不上两位“老炮儿”吗?
张文逸三分球能不能在季后赛“爆发”?
张皓嘉能不能真正利用他的防守经验去抑制对手的突破?
但比赛一看,就知道了——他俩并没有扛起这个重担。
要是说防守,张皓嘉和张文逸对上个别运动能力出色的对手,简直是“送分童子”,真的没法和“飞天小猛男”黄明依抗衡。
回到杜锋的选择,可能他看重的是经验和稳定性,季后赛中的每一个小错误,往往可能让你痛失一个宝贵的机会。
张文逸和张皓嘉,虽然不是最闪耀的明星,但他们曾有过关键时刻的经验。
而黄明依,尽管有着无可比拟的身体条件,但却缺少实战积累。
这种“新鲜感”和“即战力”之间的拉锯战,不是光看数据、看身高就能决定的。
再说,杜锋的“秘密武器”究竟是什么呢?
难道他手里早就有了“杀手锏”,准备在关键时刻让黄明依爆发吗?
这个,我就只能猜猜了。
毕竟,年轻球员想要在一场比赛中走上主舞台,光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,比赛的“眼神”和场上的“适应性”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。
而这,可能是黄明依还缺少的一环。
不过,看下去,或许这场大戏并未结束。
杜锋在试探,黄明依在磨练,所有的一切,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。
谁知道呢,未来的广东队,可能会因黄明依的崛起,开创一个新的“锋线”时代——没有什么能阻挡一颗璀璨星星的爆发,尤其是这种天赋异禀的球员。
如果黄明依得到了更多的上场时间,能否如同一颗等待爆发的“火药桶”,在关键时刻给广东队带来惊喜呢?
我的心里,至少还抱有些许希望,毕竟每个新星的升起,都是值得等待的奇迹。
